炒股配资咨询依托船舶制造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
■本报记者郝飞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银行提供全链条服务:既要激活传统产业潜能、培育新兴业态,又要精准创新,破解海洋科技研发与转化难题,全方位支撑产业升级。
创新全链条金融服务
从传统产业焕新到新兴产业培育,再到业态融合升级,银行业正围绕全产业链创新金融服务,全方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领域,银行业聚焦产业链协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供应链融资产品“融易信”,依托船舶制造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为上游多级供应商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有效缓解资金占用压力。其辖内扬州分行已与当地30余家船舶及配套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授信余额超15亿元,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对于海洋新兴产业,银行业以战略布局与模式创新为该领域注入金融活水。工商银行南京分行于今年成功牵头主承销“25苏国信GN002”,债券发行规模5.3亿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1.74%。该债券是全国首批、南京首单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人江苏省国信集团是江苏最大地方能源投资主体,资金专项用于海上风力发电以及新型储能项目的股权投资。
在推动产业链协同方面,福建石狮农商银行与海洋生物食品园深度联动,制定《海洋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27家企业授信1.7亿元,推动园区精深加工占比从35%提升至68%;创新的“福海·渔仓贷”借助物联网监管与动态担保实现货物流动、授信循环,带动冷链仓储周转率提升50%。农业银行广东湛江分行则在产业园区设立海洋金融服务中心,整合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等功能,为海上粮仓建设提供全周期支持,促进产业链各环节高效协同。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静山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银行应持续发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一是关注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提供启动资金和持续的金融支持,助力其成长为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力;二是积极引导海洋产业间的协同发展,鼓励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深度合作,为装备制造企业研发适用于不同海洋产业的新型装备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建议,银行可以设立专项信贷资金,优先支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并创新海洋产业升级贷等特色产品。
精准破解海洋科技瓶颈
海洋科技因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转化难等特性,面临资金短缺等挑战。破解这些瓶颈,同样需要银行业精准发力。
中国银行天津滨海分行为一家聚焦水下智能无人系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放设备更新贷款授信6000万元,期限5年。据了解,该企业因研发生产及厂房设备更新产生资金缺口,该分行结合其技术研发周期长、轻资产等特点,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助力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浦发银行青岛分行在海洋科技金融支持领域也成果显著。青岛浩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因拓展业务,曾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浦发银行青岛分行依托科技金融领域的特色信贷产品,形成以海域使用权抵押结合科技信用贷政策的授信方案,解决了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据了解,浦发银行通过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等合作打造海洋产业生态圈,累计服务涉海企业超千家,提供各类融资超300亿元。
针对海洋科技发展的痛点,静山建议,银行需创新金融服务与风险管控模式:一是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共同设立海洋科技专项基金,为海洋科技研发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针对研发周期长的特点,推出长期限、低利率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在不同研发阶段的资金需求;三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整合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资源,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对接、资金支持、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四是提供并购贷款等金融工具,支持海洋科技企业进行技术收购和产业整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林先平则认为,银行可以与政府部门、保险机构等合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科技创新风险;同时针对海洋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全链条服务。
未来,金融活水将持续滋养“蓝海”,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配资公司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东莞股票配资连简单的行走都变得十分困难
- 下一篇:没有了